close

喬斯坦‧賈德的書。除了作者之外,書名是另一個讓我把它借出來的原因。馬戲團的女兒,聽起來多麼像一個──故事。

  這本書的書名和內容相關性不高。書中主角「我」從小就是一個想像力極度豐富的孩子,他的幻想多得會滿出腦袋,但是他不喜歡創作,於是長大後他開始販賣他的幻想。那些東西包裝之後成了大綱,充作各作家瓶頸時的破解器具,當然,是在檯面下進行的交易。「馬戲團的女兒」是他曾經說過的一個故事,在這本書中也扮演了某種關鍵地位。

  不過因為我太早看出作者想寫什麼,所以。(攤手)
  某種程度上這是可惜,像是看推理小說又太早猜出兇手一般。

  這本書除了主角自己在「工作」與生活上的故事,另外一部份就是他的幻想添些血肉變成的極短篇小說。在作者的生活上,賈德穿插了他的過去、他的孩童時期,不過卻用一種諷刺的語句寫作。他讓主角自己述說,但是那種語氣聽起來像在說電視連續劇的劇情,而不是他自己的創傷與家庭(甚至其中一部份的確用第三人稱來說,主角把他的過去當成一個短篇故事,然後再一攤手,說那個男孩真的記不得太多)。

  另外還有主角腦中的那些幻想與小說,喔,這本書我大概看這些地方就值得了。那些幻想與那些編造出來的故事、那些大綱與那些取悅女孩的小說。巨大的西洋棋、漂亮的女孩與連續殺人魔、懺悔、孿生兄弟、野獸般高智力失心症孩童、病毒與父親與女兒、季禮和他的小米人。

  當然,還有馬戲團的女兒。不過我已經說得太多了。一個作家的書看久了,就會發現相似之處。好比在這本書裡賈德不知道第幾次提出上帝之死,幸而他沒再強調。這本書不是那麼完整的一個故事,所以或許不明顯(你知道,這樣聽起來它像是某種拼湊品,但是這種殘缺的感覺反而讓這本書特別。至於這樣好不好,那可是見仁見智);但若是看其他比較完整的小說──寫給孩童的小說──你會看到其中大量的相似處。學期中看《依麗莎白的秘密》時感覺特別明顯。有趣的是小時候怎麼看也沒這種感覺。

  書背寫了這本書是成人童話,唔,的確有這個味道;至少它不是孩童的童話。不過說它是「對於生命不斷地探索與省思」就有些太過了,或許是寫文案的人不知道該怎麼結尾了。書裡的短篇故事風格各異,有許多是那種某一天你會突然想起來的劇情,你覺得它暗喻些什麼,但又摸不清。不過僅此而已。

  我承認曾有那麼幾秒我想把主角的幾個大綱拿來寫故事,但是暫時還是算了,或許得等我對文字的掌控能力好一點再說。喔,對了,我剛剛翻到主角的名字,叫作沛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rryting 的頭像
    kerryting

    The Half story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