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很久很久以前──好吧,也沒多久,總之是期末社員大會之後,盈慈在拉人去看電影,剛好我下午閒著沒事,也就跟著去看了這部冥王星早餐。

  所以老實說在看電影之前,我幾乎什麼都不知道,盈慈唯一說的一句有意義的話(認識她的應該知道我的意思...)是:「就是在講男變女的電影。」這聽來也頂有趣。原本寵物學長也要一起去的,可是似乎臨時有什麼事情,剛好來不及趕上,就這樣交錯開了。

  由於已經過了滿久的時間,所以大概也就寫不了多少內容,幸好當時還簡短記了幾行字。
  又由於不談談劇情實在很難說這部電影,所以我會提及劇情(會盡量減少啦),不喜歡的請跳過。


  這部片從一開始就用倒敘的畫面,拍出主角在影片最後的模樣──一個穿著漂亮的金髮女性推著嬰兒車走在街上。路上工地的工人對她說些不怎麼好聽的猥褻句子,她瞥了一眼開口回話。就在此時你才發現,這個漂亮女性是個男的。

  這畫面處理得漂亮,因為我真以為他是女的。(要不是先聽盈慈那樣說而有了心理準備的話)

  在整部電影中,主角從一開始在小孩子的時候偷用繼母的化妝品和女性衣著開始,一步步長大,就一步步改變自己的外貌。即便是學生時代的制服,他的就是和別人與眾不同,好比說他能在衣服上縫上一大片各色不同的扣子作裝飾。長大之後,即便還沒真正穿著女性服裝,他所有衣服總是比正常人花俏許多;到最後當然免不了俗他開始穿著女性服裝、作女性打扮──這些都沒什麼,可是這樣一步步轉換到最後,漸漸有那麼幾幕,他真的看來就是個女孩了。

  我真不能相信,因為我一直以為他臉部的骨架不管怎麼看,都不可能會讓人真正覺得他是個女的。可是偏偏到後來連我自己都發覺:啊,變成女生了。即使我是從頭開始看,從他還是個男孩的時候,但就是有那麼幾幕我也被自己的眼睛給騙過了。

  當然,主角少不了在言語動作上表現出陰性特質(用一般言語來形容就是娘娘腔),在這點上我本來是看不慣的,可是電影演到一半後,我突然發現那種「很刻意」的感覺漸漸消失了。這個男孩表現出來的那些行為並不刻意,反而散發出來的是一種惹人憐愛的感覺。這種感覺真是奇怪。就讓我們先屏除偏見不偏見的問題好了,一般人看到男性表現出誇張的陰性特質時──像是用溫柔的假音說話、斜著眼角拋媚眼似看著你、咬著下唇或是絞著手指──通常會覺得噁心、不自在。那是一種看不下去的感覺。但在電影中,男孩長大成青少年,甚至成人時,即便他的外表還是無法讓人認同他是女的(我要強調這點),同樣這些動作在我看來卻不再像之前那樣認為他做作、刻意,反而表現出了他天生那種惹人憐愛、天真、只想追求真心的親密關係的那種無邪特質。

  你能把這兩種東西連在一起嗎,娘娘腔的男生和惹人憐愛又天真無邪的特質?我不能,可是片子看到一半我當真這樣覺得。

  片子開頭一個段落一個段落地描寫那男孩,在這部份帶著瘋狂的搞笑片風格,甚至因為這樣讓我覺得有點悶,可是少了這個部份也少了整部片這樣詭異開放的色調。真奇怪,片中把所有你覺得最糟糕、最哀傷的段落都寫出來了,該死的不該死的都死了,該被誣賴的不該被誣賴的都被誣賴了,該悲慘不該悲慘的都悲慘到家了,對照到前面歡樂的孩童時光(雖然有著打罵,但從孩子來看至少還是比較歡樂),後面的故事變化實在應該讓人難過到胃都翻過來才是。

  可是即使如此,片子還是能那麼光明地結束。即使所有消失的東西都回不來,片子還是能光明燦爛地結束,我真搞不懂怎麼做到的。

  印象中這片子原來是有小說的,或許是因為原著小說的寫作風格,反應在片子上才會將這麼灰暗悲慘的故事用這麼光明的味道呈現,卻又不會不搭嘎。可是我沒看過小說,所以也不清楚(說不定是導演的風格也不一定,不過我還是覺得這種風格結合整個故事表達得很完整,所以應該是小說原著就這樣...)

  這主角,這男孩,大概已經瘋很久了。你要看到後面才會發現這點,他大概已經瘋很久了。他的價值觀和週遭人都不一樣,他的想法週遭人都不能理解,他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真的格格不入。但是他還是一直笑著,即使被認為是殺人犯動用私刑,打得遍體鱗傷,他還是不曾反抗,還是笑。

  接著我才突然感到或許他早就瘋了,瘋了很久,從很小很小他一邊被打一邊頑皮地逃走頂嘴時,從他第一次笑著面對所有人鄙夷的眼神與指指點點時,他大概就已經瘋了。又或許說他知道該笑很久了,從很小很小的時候開始。那種笑法把這電影搞得很光明。

  他一步步把自己推向墮落與死亡。他很天真,但沒天真到不知道自己走在危崖邊。那感覺就像你看著一個人在墮落,忍不住打了他一巴掌大罵他想將他救回來,他卻笑著靜靜地回你他知道這條路走到終點會死掉,大概是這樣的模式。

  這種描寫邊緣人的故事總是應該悲慘,不過我頂喜歡這部片自由自在將它揮灑得莫名光明的風格。(音樂部份很奇妙地都是老歌(或者聽起來像老歌),有時光聽那旋律或歌詞,就讓人忍不住笑了出來。)這個男孩演技很漂亮,雖然我應該沒什麼能耐來評斷演員演技的好壞,但至少他演這部片讓我看得高興,覺得完美,那應該就好了。

--

  快九點,看駭客任務二去,反正我想說的大概都說完了,就先到此結束。(結果不小心還是廢話填塞了這麼多內容,真抱歉XD)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晚上看了巧克力冒險工廠,改編自少年小說《巧克力工廠的秘密》的電影。

  這本書是我國小看的,一直都很喜歡。看它改編成電影,憑良心說,我一開始就不看好(或許該說是我對改編電影本來就不看好,畢竟改編不是容易的事)。不過因為看看評價似乎不錯,連看過書的人都喜歡這部電影,再加上妹子說她喜歡裡面小矮人的合唱,所以我對它稍微多了一點好奇。

  當看到電影台要播,怎麼可能放過?

  不過看完後的感想是,我不喜歡這電影,真的不喜歡。我說了我對它有嚴重不滿,昨晚在別處發洩一番,想想今天再寫會比較理智些,但是不滿就是不滿,不會因為過一個晚上就變得很滿意,所以無論如何話得說在前頭:我可不喜歡這電影,不喜歡,再加上已經看過原作,所以通篇說不出什麼公道話,喜歡這電影的請跳過。

  我知道很多人喜歡,它的評價在我看來幾乎全都是好的。


  首先,這是談一個家中極度窮困的小男孩查理,他因為運氣成為五位被邀請進入巧克力工場的孩子。工廠主人威利旺卡是巧克力奇才,他的發明舉世無雙,除了邀請五個孩子進入工廠參觀一天外,他還宣佈當天結束後,其中一個孩子將贏得神秘大獎。

  我想這電影無所謂爆不爆雷,因為怎麼看查理都是會得獎的那個孩子,其他孩子很明顯地惹人厭。其他四個孩子,一個是極度驕縱、要什麼有什麼的女孩,一個是只知道吃的胖男孩,這兩個人和原作都沒什麼差別;第三個是愛嚼口香糖的女孩紫蘿蘭,
和最後一個電視男孩。提姆波頓把紫蘿蘭這個角色配上了一個企圖心強的母親,讓這對母女永遠都想奪冠軍,還讓電視男孩多加了一顆顯然聰明過頭的大腦,以及一對對他很無奈的退縮父母。

  我喜歡提姆波頓對後面兩個角色的改寫。紫蘿蘭是個很漂亮的女孩,她和她母親把這兩個有著強烈好勝心和企圖心的角色演得很好;電視男孩冷著一張臉說出明明不是他這年紀該知道的事情時,真討我喜歡,連他說巧克力是沒用的垃圾(類似這樣的句子)我也很喜歡。而在原作中,紫蘿蘭只是個狂嚼口香糖的普通女孩,電視男孩只是個整天看電視的過動破壞狂。

  我喜歡提姆波頓為他們加上的特質,不過不幸這兩個角色到後來全部虛掉消失了,他們迷人的特質(只是個人感覺)完全無法發揮。該說是提姆波頓太忠於原作嗎?嘖。

  他還改寫了巧克力工廠的靈魂人物威利旺卡,把他從一個可愛瘋癲又活力十足的小老頭,變成神經質又有著童年創傷的青年(中年人?老實說我看不出強尼戴普的年紀,他的臉乾淨得像面具一樣)。比起改寫後的版本,當然我還是比較喜歡書中的小老頭,不過我不否認這是因為我先看書的緣故。小老頭歡樂多了,瘋瘋癲癲來堵那些大人和過熟小鬼的言語實在讓我懷念,比起電影版常常沉入過去、神遊物外的強尼戴普,硬生生就是歡樂了那麼大一節。

  整部電影的色調鮮豔,不過在我看來是俗豔。工廠中第一幕景的綠色草地我還可以接受,但是到大糖船的地方開始,整個色調看起來就是一點也不舒服。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故意的,不過就算要說這是拿來表達黑色童話風格,實際上卻完全沒讓我有那種感覺,只覺得這工廠完全沒有想像中的夢幻漂亮。如果讓我在那種可怕鮮豔又配不好色的環境中走過一天,感覺大概僅次於叫我去走鬼屋。

  至於奧擺倫擺小矮人──我忘了怎麼翻了,至少書中是這個音,總之就是小矮人──他們的設計更是完全讓我喜歡不上(糟糕,真的都變成批評了,請見諒)。我不介意他們找中年人的臉來演這個角色,事實上這讓這角色(這堆角色,反正矮人都是同一張臉)變得新奇有趣,只是我,一不喜歡他們的舞蹈,二不特別欣賞他們的歌聲。他們的舞蹈僵硬得像機器人,一點也不靈活,也不吸引人;他們的歌聲很多時候和大聲的配樂合在一起簡直是噪音(不過我承認,這可能是因為當時家裡窗戶開著,母親又正好在後面說話的緣故。不過如果那音樂會吸引我,理論上就算再吵我還是會喜歡的)。這些矮人配上那張臉後──我沒有任何批評那張臉的意思──變得嚴肅正經,書中提到他們老是自己在旁邊就咯咯咯地笑成一團,當然更無法表達出來了。

  有人說新加的威利旺卡童年創傷,與結尾的小轉折,讓這電影變得比書要有深度。我承認因為我先看了書,所以無法認同這一點。只是這個小說本來就不是什麼感人的故事,它很教條沒錯,它讓那些壞孩子全部受了懲罰,但是卻從頭到尾走一種戲劇化的誇張風格──把小孩拿去搾汁,或丟到機器裡拉長。威利旺卡並不是完全正確的好角色,有些時候孩子或大人說的話並沒錯,威利旺卡卻用一句:我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你最好別再咕咕噥噥來帶過。這樣的做法根本就不對,而且完全不可理喻,可是在書中卻可以原諒,因為整本書本來就走著瘋癲的節奏,有著孩子惡作劇般的風格。誰說好人做的就是對的?威利旺卡偏巧就是要被寫得偏激,就像個喜歡開人玩笑的過動兒。

  電影改寫了這種風格,但是教條還是很教條,並沒有特別讓人容易接受;威利旺卡的過去被添了好幾筆,但是卻脫不去這類故事的俗套。我喜歡強尼戴普偶爾讓人不解的表情,包括他坐電梯離開小屋說再見的時候,不過僅此而已。最後他與父親相認的畫面簡直讓我忍不住蹙眉。

  我不知道怎樣可以做得更好,但在我心目中至少不是這樣。提姆波頓添了好些元素,走回最後卻沒什麼可發揮之處,實在讓我覺得可惜。

  搞不好找金凱瑞來演會更接近瘋癲的威利旺卡,事實上我看電影時,威利旺卡的表情變化數度讓我想到金凱瑞。(我可沒說他來演就會比較好些,這是劇本的問題,不是演員的問題)

  提姆波頓在我印象中總是抓得很好的誇張式黑色童話風格並沒有展現出來,多加的橋段我覺得發揮得不夠,改編的東西不討我喜歡,音樂在我心中又沒什麼特別,色調太俗豔,步調節奏抓不住我的注意力,簡單來講,這電影怎麼看就不是我的菜。

  不過大家都喜歡它,這我就沒辦法了。大家對巧克力冒險工廠都頗有好評,稱讚有加。我想能把它看成這個樣子大概是我自己的問題,唉呀鈴咚噹。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想起了我還把針線也丟在背包裡,還有本來打算寫心得的死亡約會摘要。結果現在不知道該怎麼寫心得了,不過反正針線家裡有很多,所以修衣服還不是問題。

--
  前幾天和雷斯里借了歌劇魅影的電影,我對它被拍成什麼樣子已經好奇很久了。雖然只看過小說、聽過歌,不過因為合唱團唱韋伯組曲時也用到了其中幾首歌(事實上那首組曲直接用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作開頭),再加上對劇情早就很熟了,所以感覺就像已經看過音樂劇一樣。

  已經看過音樂劇觀眾,或至少聽過莎拉布萊曼唱歌劇魅影的觀眾,自然而然會把電影版的聲音拿來大加比較一番。莎拉布萊曼對我個人來說,雖然知道她有名、聲音乾淨,但是大概是那曲貓中的Memory對不上我的胃口,連帶也就一直無法喜歡上她的聲音(不討厭,只是也不喜歡)──但是有一些曲子例外,她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這首曲子在我心目中是經典,不管聽再多人唱這首歌,沒有一個人的聲音比莎拉布萊曼還要恰當。

  所以電影版的這首歌,很理所當然就要被我批了。(喂)

  如果有人喜歡電影版的曲子,請自己跳過這段,我說過我對這首曲子偏心了。電影版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前半截,我想拿耳塞把耳朵塞住;唱後半截已經不用耳塞,因為反正早就被配樂蓋過去了。女主角很年輕,聲音印象中是為了電影而受過訓練的,但是其他曲子都還好(還可以接受,我說過我不特別喜歡莎拉布萊曼的聲音),偏偏就是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這首歌無論如何我就是受不了。她沒有莎拉布萊曼的聲音穩定,沒有她清亮,根本無法和厚重的配樂結合。一首曲子如果人聲和配樂應當各50%,電影版的女角大概只抓到30%,到後半截配樂整個放出來後,更是縮到20%。

  光就這首曲子來說,她跟莎拉布萊曼的聲音,根本不能比。(←個人喜好)

  莎拉布萊曼在音樂劇中的歌聲只有一點會被我批:聲音和角色本身或許合得不是那麼恰當。因為在故事中克莉斯汀是個年輕女孩,而莎拉布萊曼的聲音太有個人特色,偏細,太實,而且聲調變化很多──唔,變化太多,感覺上比她的角色成熟。不過這點可以被解釋,好比魅影為什麼會對她的聲音著迷。如果只是普通女孩的聲音,這個故事根本不成立,所以我不在乎莎拉布萊曼用她的方式詮釋這齣劇(其實她聲音不錯,只是我就是無法喜歡)。這根本是為她打造的音樂劇。(莎拉和韋伯嘛,一個當配角年輕女孩的聲音讓天才音樂家著迷,音樂家為女孩寫音樂、教導她,連帶愛上女孩......的確是克莉斯汀和魅影的故事啊。)

  離題太多了。總之莎拉布萊曼唱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還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誰來唱我都不習慣,特別是電影版。女主角不夠力不夠力不夠力啊......(倒)(女配角,那個首席女高音卡洛拉的聲音要比她夠力多了,雖然劇中演得好像大家都比較喜歡克莉斯汀的聲音。那樣的Think of me怎麼能夠上台呢?雖然是可以說清新,但是那樣的聲音在歌劇院清唱,竟會讓聽歌劇的眾人起立鼓掌喊Bravo,感覺實在虛得不合理。)

  不過電影版的其他曲子我倒可以接受,破綻不那麼多(或許是配樂柔和多了,最嚴重的「不夠力」這點已經不重要)。偶爾會聽到角色的聲音虛掉,但即使是專業歌手也會偶爾在某個時候虛了一些,所以這個我並不在乎。有些人批魅影和男主角勞爾的聲音也不好,不過男生的聲音我本來就不會聽,再說魅影的聲音本來就有刻意的誇大,所以好不好,我不會聽也無所謂。

  以一部電影來說(囧 終於講到電影了),大概是為了符合韋伯原著,所以感覺上有點僵化。音樂安插得太多,台詞有很多不需要那麼完整地堅持要用唱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那段場景也沒有辦法完全表達出來(或者該說我像在看音樂劇,而不是在看電影)。以現代的電影技術來說,是有點可惜。整部片子到後面的張力比較大,前半部份──或許是因為我已經知道劇情了──再加上一首又一首的曲子,感覺是有一些悶。(我承認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這首歌有扣分效果)

  後半部份,魅影在克莉斯汀和勞爾甜蜜蜜離去後(音樂是All I Ask of You吧),魅影哀傷地撿起他送的玫瑰那段,大概是片中個人覺得演得最好的部份。(是誰說他唱的是好人之歌?還滿符合的。XD)

  現在回想起片子,其實只想得到一個個場景,而不是一整個故事(或許是因為曲子的關係,感覺場景與場景間似乎斷得更開了)。不過好像大部份第一次看這個故事的人都很喜歡,即使批評聲多少都有,還是有些老劇迷欣賞這部片。對我來說,這部片除了歌曲放得太多,其他倒還好(前面碎碎唸那麼久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聲音,只是個人偏心莎拉布萊曼版本罷了),後半部比前半部表現得好(大概是三角戀情出現後,你知道,掙扎、害怕、發飆之類的),劇情感覺上順暢得多。

  有名的曲子,除了前面提過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之外,大概就是All I Ask of You。很多人都說被這首歌感動──不是電影中喔,而是光聽歌就覺得喜歡。我是......不好意思,整部歌劇魅影裡我真的只注意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在沒看到電影前,我實在聽不出其他曲子有哪裡吸引人(不過很多被眾人稱讚的曲子對我都是這樣,好比Memory)。看過電影後,再加上那麼多人說哪些歌好聽,讓我開始想學裡面的曲子了。Think of Me、All I Ask of You、Angel of Music等等。不過話說到現在我還沒把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詞背起來過......唔。

  最後附一段莎拉布萊曼唱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Link Here。不過這已經是很久以前的版本了,所以對魅影的面具請不要苛求太多。XD(其實這樣的面具比較合乎劇情耶...只遮小半邊臉的,老實說比較不像故事所說那麼駭人。)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剛剛偶然轉到這部片子,會留下來把它看完的原因,第一是因為裡頭又充滿了校園同儕排擠孤立特定人物的情節,第二是女主角的名字Carrie,在當時尚不知道拼法的我聽來,還以為她也叫Kerry,自然很有興趣地留下來看完了。

  故事本身還算簡單,嘉莉(Carrie)從小被她偏激的母親帶大,她母親認為女性的生理特徵都是罪惡,像是乳房發育、月經來潮。她極度嚴格要求嘉莉,灌輸她很多「你是罪人」的觀念。在這樣隔絕的環境下長大,嘉莉上學校自然被當成怪胎,備受欺凌。某次高中體育課結束,沖澡時她初經來潮,完全對女性身體沒概念的嘉莉驚慌至極,被同學攀在澡間牆上集體起哄嘲笑,甚至在她的櫃子裡塞滿了衛生綿條(我和我妹還猶豫了一下那是什麼東西,不過我現在更好奇的是那麼滿是怎麼塞進去的......),並噴漆寫著「塞進去吧」,最後在她打開櫃子時眾人哄堂大笑。總之,就是極盡欺侮嘲笑之能事。

  唔,光是這樣也沒什麼好玩的,所以故事安排了嘉莉本身有超能力,在情緒爆發時會造成很多特異現象(這就是為什麼翻成魔女嘉莉吧)。後面就不需要再說了,在某次過份的惡作劇後,嘉莉顯然刺激過重抓狂了,造成一次腥風血雨的大災禍,等等等等。

  這樣的校園欺壓劇情其實很常見(而且一定要發生在高中,大概是國中生太嫩了,大學生又太自由,根本不構成威脅),最近轉到的電影常看到這樣的故事。興風做浪的常常是女孩──女孩心機比較重嗎?還是常形成小團體的原因?故事中的校園往往有種糜爛腐敗的氣味,那種一定要選邊站、不被認同就等死的狀況更是明顯。(奇怪的是這種氣氛很容易營造,每一個故事都讓人覺得這樣其實很正常。是國外都是如此,還是我高中太幸福?)

  小說也罷,電影也罷,不知道為什麼方才才發現這樣的故事頂吸引我(我應該會討厭的,畢竟這可不是什麼快樂的設定)。

  我無法想像若我成為其中一人會有怎樣想法,我無法想像我是欺壓別人的人(對不起,我不喜歡隨別人起舞,我帶頭倒還有些可能(喂),不過我沒那麼冷血,所以終歸就是不可能);我也無法想像我是被欺壓的人(不管怎麼看我都不夠特別到被當成目標吧,普通人往往是最安全的)。倒是,我有可能會因為出手幫助弱勢那方而被盯上。有時候真不知道該說自己叛逆還是沒腦袋。

  小說《惡意》談過校園欺壓事件,《浪潮》談過校園團體造成的恐懼力量,很多校園電影也玩過這樣的故事(有部叫「風騷壞姐妹」吧,名字糟結尾虛,但我頂喜歡少數幾人操弄眾人的情節),不過事實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從沒碰過這樣戲劇化的情況。我碰過小團體,但是我自己從沒(或在我記憶中從沒)主動積極地參與,當然更沒碰過小團體間互相排斥競爭這種場景。所以這樣校園欺壓對我來說雖然容易理解,卻從沒真正體驗過。

  不過除非我能保證自己作個旁觀者,否則我也不想體驗這種東西。你很難說人遇到事情會做出什麼反應,好比我能坐在這而誇誇其談,但不代表到時我真會聰明地置身事外。人總需要一些教訓才會學乖,而我還沒遇過。

  這部電影雙線進行事件發生前的一切與發生後的警方質詢,後者畫面全蓋上了綠色調,這是我比較喜歡的部份。裡頭角色很多都很眼熟,像是帶頭欺負嘉莉的幾個主要角色(連上課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現在年輕人真是......(喂喂))、老師、男孩,甚至女主角的幾個臉部畫面也特別熟悉。不過我一個都認不出來就是了。

--
  早上蠢到走去郵局存錢,想順便散步,結果走了兩個小時還剛好碰上大卡車集體排隊洗車(我顯然嚇到一個準備溜到路旁小解的司機)......總之我不會再做這種蠢事了。人說要散步至少也要在風光明媚鳥語花香的地方,不幸我身邊滿滿是卡車廢氣和公廠,罷。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剛剛瞄了前半部駭客任務二,發現它提到的一個想法我似乎沒有想過。
  對話大概是這樣的,Neo對先知(祭司?)說:「如果你已經知道我會做什麼決定,那我豈非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我興趣來了,想看先知怎麼回答。結果她溫和地回道:「不是不能選擇,而是你已經做了選擇。」

  關於正確預言與自我選擇間的矛盾,這樣的爭論在某些作品中出現過許多次,不過我從不記得作者怎麼結束這樣的爭執(通常我會記得的,都沒有終結爭論,也就是把這樣困惑留給讀者。)現在看到一個有給答案(又讓我覺得可以接受)的作品,趁此時記下來。

  順便一提,一年前看這部電影,我會說那些兒女情長真是礙眼,浪費時間與精力,不切實際;現在看這部電影,我才想到正是在那種環境中,人們才會特別在乎這些小事情。因為已經沒有別的可以抓住了,所以才要緊捉這些就在身旁的枝微末節,所以才會留意那些流言蜚語,所以才不願放過一時一刻。

  那些東西放在現代都顯得小家子氣,不值一晒,但是在那種時空背景,一絲一毫都讓人們難以放手。

--
  看到高速公路飆車飆得差不多後,就關電視了(其實也差不多了)。明天下午要去板中聯合迎新,那麼早上到底要不要去打工呢......如果去,大概這兩天要晚些睡好編暑訓講義了,唉呀。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點累。我跛著腳走了半天,因為鞋不合腳,跑太多路,起水泡了。
  「你看起來像從沙灘走出來,」一個漂亮學姐在我從休息室走出來時笑著說。今天我放棄不舒服的正式上衣,隨便穿著黃色polo衫,把袖子拉起來以方便搬東西。我回答:「還差一雙海灘鞋吧。」反正工作人員都穿得既漂亮又正式,那我還是搬東西方便兼跑腿比較實際。

--
  上週六去誠品信義店看免費電影「撼動生命」,趁今天沒什麼事好寫,記一下心得。

  這是一部講知名DJ聽力喪失的勵志片──老實說,我覺得這樣差不多這部片就說完了。我也不覺得這部片有什麼雷不雷的,它的故事架構簡單,真的是看了頭就能說出尾,所以恕我不避開劇情內容了,會介意的朋友請自行跳過此篇。(個人是覺得真的無所謂...)

  以下大概說一下故事(唔,其實我覺得上一段的第一句話已經說完了)。法蘭奇是個世界知名的DJ,他操控音樂與炒熱場面的天才無人能比,享盡了一切榮華富貴。他吸毒、酗酒,他有個漂亮的花蝴蝶妻子,上床對象大概連她自己也分不清。可是在夜店長久的工作對他聽力產生無法復原的損壞,他的表現愈來愈糟,直到有一天一場意外讓他完全喪失聽力。

  這是一部偽記錄片,因為根本沒有這樣一個人存在(這是電影結束後,影評家聞天祥說的),但是片中卻穿插許多DJ串場說他們記憶中的法蘭奇,連唱片公司的經理(偽)都找來了。

  法蘭奇聽力完全喪失的方式很戲劇化。當時他聽力已經退化到一耳完全失聰,另一耳剩20%聽力,醫生給了他一個助聽器,再三警告他只有在必要時才能使用(因為使用它會加速聽力惡化)。只不過這並不能讓他聽力好到哪兒去,所以下一張創作徹底失敗。

  而當他興致勃勃地在錄音間把帶子放給兩個同伴聽時,那兩個人互看了一眼,徹底失望了。其中一個摔門出去,爆走般狂砸他們的樂器;另一個則對法蘭奇發飆──直到他從耳中拿出助聽器。法蘭奇為了證明他還聽得到,便戴回助聽器並到音控台前把音量開到最大,沒料到外頭爆走的同伴正好拿起樂器就往音箱上猛砸。這一砸,不只把法蘭奇震暈,也把他僅剩的微弱聽力給砸光了。

  片中對法蘭奇剛開始的聽力喪失,是用近似耳鳴的單音干擾來表達的。對於其他人效果如何我不清楚,對我來說,那種聲音熟悉得可怕。有些時候我會突然聽到一種很奇怪的「聲音」,它鑽進耳中,讓我一耳漸漸耳鳴。我不覺得這是我耳朵的問題,因為從小就如此,所以我一直認為大部份人多少都會有這樣的經驗(是嗎?)。但是習慣是一回事,它多少仍讓我感到不舒服。片中的耳鳴聲和那種聲音很類似,類似到我幾乎要伸手去揉一揉耳朵。事實上,這種聲音有點嚇到我了。

  法蘭奇清醒後完全失聰,連耳鳴都沒有了。他調音量、摔椅子、砸一切他看到的東西,片子也轉成完全無聲的狀態。接著(很理所當然地)開始了一段法蘭奇自暴自棄的墮落過程。

  我說過我喜歡看人墮落嗎?如果沒有,我在這兒說。不知道為什麼,最近看到的幾個自我墮落情節總是吸引我。創作音樂是法蘭奇的生命,沒了聽力,他什麼也不剩。法蘭奇完全封閉自己(老婆帶小孩走了),他的生活中有意義的東西只剩下毒品,唯一的交流對象只剩下毒販。他幾乎不再清醒。他封起房間,完全用枕頭和被褥鋪滿室內;他不再梳洗,他睜開眼是白粉,閉上眼則什麼都不剩;他一次又一次用全身去撞牆壁,倒了再起來,撞了再跌;他看來完全是個廢物。

  完全是個廢物。我甚至不能理解為什麼我會喜歡看人墮落(待我想想,以後再說),不過我並不為他感到難過,或許是我知道他終會振作起來(不然中文片名也不會這樣取了)。是的,他的確站起來了,在某次他蠢到把鞭炮綁在頭上想炸死自己、又在點燃引線後突然反悔而跳進游泳池之後。(對不起,我笑了,因為游泳池上不幸正好鋪著一層塑膠布。)

  電影中用一隻破爛虛假的黑熊布偶象徵法蘭奇的毒癮,最後卻又粗糙地揭露它代表的意義(容我用粗糙形容,個人覺得不需要說得那麼明)。我喜歡這種象徵方法,那隻黑熊玩偶比法蘭奇還大上一些,圍著破爛骯髒的粉紅色圍裙,口鼻旁的毛沾滿了白粉和嘔吐物的混合品。在他想抗拒毒癮時,它狂吼、痛毆他並把他的臉壓在白粉上;在他墮落吸毒時,它抱著他像慈母般撫摸著他的頭。

  最後這隻有著虛假塑膠眼珠的熊當然被解決掉了,歡樂的振作情節開始,這部份自然不用多說。法蘭奇去學讀唇語(讀唇語真有那麼容易學?那我也想學)(後來變成他愛人的老師教他不只要會讀唇,還要能讀表情、姿態、手勢,這部份我格外心有戚戚焉XD(喂))。接下來的部份一點都不墮落,光明溫馨得很,我就跳過了。(不好意思,我發現這篇好像太長了)

  不過我還是想提那世界最大的夾腳拖鞋。法蘭奇仍然想玩音樂,他利用雙腳放在音響上感受震動,配合電腦顯示的音樂波動,試圖繼續音樂創作。久了,他乾脆在音響上頭裝上兩條夾腳拖鞋上的帶子──看過世界最大的夾腳拖鞋嗎?音響級的喔。XD

  不得不說,法蘭奇其實是個極度天真的人。他滿口粗言穢語,一句話裡fuck比其他任何字要多,他完全沒有內涵,說話不經大腦(不然就是他大腦裝滿豆花),他的生活極度墮落。他可以和妻子在同一張床上分別和不同男女做愛,他家裡櫃子滿滿是數十瓶酒。

  但是他的確天真。我不是諷刺他,而是他真的天真。看看他,他的生命就是玩音樂,他像個孩子般在喪失聽力時發脾氣,因為不能玩音樂;他振作後搬來許多器材坐在桌前慢慢學習,因為他想玩音樂。他面對音樂的表情興奮得像個孩子,他第一次用身體感受到音樂的震動後,恍入無人天堂。他不想聽人說話時閉上眼睛,他對待愛人像是捧著易碎的寶貝。他看世間完全用他自己的角度,不想看的,全部不看;喜歡的,他可以用他的生命去愛。

  這個天真的孩子最後長大了。他復出後的演出震驚了世界,但在演出完美落幕後,他的眼神變了。讓我這麼說吧,就像是他第一次擦亮自己的眼睛、跳脫孩子的角度來看世界。

  結尾我不說了,我想我的話已經夠多了。XD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一,像艾兒那樣的女孩,以為對方將求婚時出門用眼影竟然不會用防水型的?
  二,電影裡的人開車都不用看前面,看旁邊的女人就好了。
  三,金法尤物裡的女人都是──原諒我用這個詞──花癡嗎?

  為了避免此篇言詞造成誤會,話先擺在前頭,金法尤物其實不是爛片。

  話說完了,以下原諒我:這些女人是花癡嗎?

  我受不了艾兒那兩個嗲聲嗲氣的朋友,受不了她在理髮院裡那個看到心儀對象就發花癡的中年女子,受不了艾兒走路的方式,受不了她在最後一次全身粉紅上法院時竟然連質問證人的問題都沒有準備,受不了那正牌未婚妻看戒指的方式。我沒有辦法把這部電影從頭到尾看完一次,看一小段我得躲到旁邊去一下,看不下去就是看不下去,就是沒辦法。

  第一次看這部片是在高中班上,那天看完後班上女孩子都很喜歡,甚至不久後約了要一起去看金法尤物二(我拒絕了,從第二集的評價來看,我做了正確的決定)。主角艾兒「完完全全不是我的型」,她在北極我就在赤道,她在水星我在冥王星,這種女人怎麼能存活在世界上,真是令我難以置信──以上是發洩,請不用理我──不過由於這部片的基調就是搞笑喜劇,所以她的誇張作風,我倒還可以笑笑便罷,畢竟她有她可取之處。

  不過其他女人是怎麼回事?Orz(其實我想說花癡女,不過這麼說好像不怎麼好聽)

  我還是別再說那些女人好了(倒是那個一頭亂髮的女性主義者很可愛,雖然她是往反方向誇張,但是她的臉型好看,說話方式也很有趣,認真得很可愛XD)。這電影最後認定同性戀的方式應該曾經被人批過吧,電影裡將刻版印象發揮得淋漓盡致,不管是對法學院學生,剛剛說的同性戀,東西岸的個性,前面提到的女性主義者,有異性沒個性的女人等等,所有能想到的刻版印象都死死地刻上去了,片中唯一反駁的只有女主角是一個金髮尤物卻有腦袋(至少片中這麼說)、不只是花瓶(至少片中這麼說)的女人。

  電影裡用盡了所有刻版印象來搞笑(我想到那女性主義者在宴會上對華納認真論述的畫面,總忍不住想笑),卻試圖讓女主角打破漂亮花瓶沒腦袋的刻版印象,從這點來想,倒還頂有趣的。當然從現實層面來看,最後那場官司根本不可能打成,太過不切實際,漏洞太多。

  Orz,對不起,我不再批評了,它真的不是爛片,因為片子的基調就是這樣,所以那種誇張式搞笑反而並不突兀,只是昨天又看了片段後,突然發覺裡面大部份女人可以很簡單用「花癡」兩個字概括時,總覺得不是滋味。看這部片不用什麼大腦(我看的片子大概都不用什麼大腦),只要很歡樂地笑一笑就好。艾兒的毅力和決心或可給人啟發,她在最後一場官司上展露出來的自信也很讓我喜歡(事實上結尾我只等著看這段,不過這種靈光一閃式的風格大轉變實在很不牢靠),但是要我從頭看到尾,實在沒辦法。

  唉呀,本來想寫超殺人事件的,我來寫這個幹嘛呢?Orz
  沒看過的不要被我誤導,這只是搞笑片而已,我也沒多麼討厭它。不過現在這麼說也來不及了,管他的。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沒有復元,一直沒有,一切是假象,而現在那層偽裝脫落。受人影響過深,變化應該終止,但我做不到,蠢得像那些被我批評許久的──東西一樣,我無法不被影響,我無法斬去。不過膩了,終有一天會離開。驚嚇會是有趣的禮物。我會膩,我會離開。

--(以上和以下無關)

  一兩個星期前看了康斯坦丁,基努李維和在駭客任務裡面一樣沒什麼表情。

  高中英文課我選駭客任務做自由演講題目。上台演講時,老師插了一句話:男主角很帥對不對?我愣了一下回道:我沒注意耶。比起駭客任務裡的Neo,Constantine的墮落與頹喪味反而更吸引我。片中我最喜歡的,大概就是他半死不活、抽菸抽到咳嗽咳血之類的模樣。(至於駭客任務,我真不覺得他帥,雖然很多人似乎都這麼說)

  我想或許他劇中憤世嫉俗的個性也有加分作用吧,總之個人覺得他那股頹廢樣要好看得多了。

  女主角,勉強來說不討厭,但如果說到她的職業我就忍不住想皺眉。在片中她完全沒有警察的樣子。現在回想起來,她在我記憶中每一幕都是可憐兮兮待人拯救的模樣──我知道這不是事實,但是我怎麼回想都是那些畫面。她的職業是警察,但似乎她是個老師或清潔工也無所謂。

  其他角色大概說說就好。天使加百列的中性美很漂亮,說話音質很特別,但是有時他說話內容真不像精神正常的人該有的邏輯。被我忘記名字的胖神父,他的臉很熟悉,而他結束的段落──跌跌撞撞衝出去找酒喝──是片中我頂欣賞的片段(包括旁白和畫面。這和機械公敵裡我說喜歡的那段感覺有點神似)。撒旦是個有趣的好人,我想角色裡我最喜歡的或許就是他。(雖然我說不出為什麼)

  好吧,回到這部片。氣氛有到,特效不錯,看得出來它想把整片的氣勢做大(還是這根本是改編?)但是出來的結果架構卻不太平均,結尾太弱。有些角色死得沒意義,有些段落安插得很累贅,有些佈局浪費了故事內容,有些地方帶過得太草,有些地方又太囉唆。簡單來說,整體組織能力,唔,稍微弱了一點。

  咦,我都在批評它嗎?Orz 不好意思,它沒有那麼糟(地獄怪客的結尾要比康斯坦丁更虛),請別被我影響,只是最近不知怎麼地說話習慣不好,請別介意。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幾天前(上週五)晚上溜出去看電影,從午夜十二點看到早上六點(這句話我到底說過幾次了?),不知道多少年沒進電影院的我去看了X戰警一到三連播。

  和毒兄出去看電影真是方便,有人幫我認路、有人幫我帶路、有人幫我買票、有人幫我看位置、有得吃還有得喝(和毒兄出去我永遠不用帶水,沒想到還有巧克力可吃XDD)。毫無疑問是個好人,謝謝。(遞卡)(我可是認真想感謝你喔XD)

--
  第一集因為家中有DVD,所以我已經看過很多次了;第二集我只在電視台看,第三集當然就是那天在電影院才第一次看到。容我說一下角色(的外型)變化:(純個人想法,套灰字,請自行跳過)
  金鋼狼過渡到第二集時額頭很明顯地變高,感謝他在第三集沒有變成中年禿(茶)
  Storm(風暴女?暴風女?雷后?我忘了怎麼翻了)從第一集溫馴的柔順長髮配上哀傷又沒存在感的冷漠表情,到第二集剪短頭髮還會笑(所以我完全沒認出是同一個人演的),最後第三集頭髮簡直是抓出來的,還有動作戲出現(相較之下第一集根本是上去挨打的小妹)(不過就我看過的動畫來說,第三集的感覺比較接近原著,第一集真有些弱)
  琴葛雷,復活的火鳳凰,紅頭髮好啊。(←無條件對紅髮的偏愛)(基本上當她頭髮看來不紅時,我對她沒有任何關注..(咳))

  
--
  第三集給我的感覺,比較接近動畫的展現模式:大量角色參與亂鬥。只不過從電影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做法最容易被批評角色深度不夠。在第一集和第二集,就已經有不少舊X迷批評很多角色幾乎沒發揮到(最常被提出來的應該就是獨目龍Cyclops,這角色明明在原著中是能力很強的X-men隊長,在電影裡戲份全給某狼佔去了)(小淘氣Rogue也是一隻在原著中強到不行的角色,電影裡不但完全沒發揮到,反而像千金大小姐一樣),前面兩集都已經被人批了,到第三集理所當然又有人提出這點,好好批評了一番。

  特別原本是Cyclops迷的,對他戲份一集比一集少,應該在心中罵到不行吧。

  第三集劇情主要說到人類發現了一種藥劑,可以讓變種人恢復正常(容我用這個詞)。然而除了這條主要劇情外,另外還有一條分支,就是暗黑火鳳凰的復活與爆發。有人說這條劇情在原著中很精采,被這樣浪費掉實在很可惜。我沒看過原著,這點我就不予置評了。不過劇中播了兩段X教授和萬磁王去找琴葛雷的段落實在讓我喜歡,一段在琴小時候,那時她極度叛逆,而且完全無法(也不想)控制自己的力量;第二段在琴又回來後,她根本不控制自己的力量,並且完全變了一個人。

  這兩段的琴都讓我讚嘆,啊。幼時琴葛雷講話的語氣是個標準的討人厭小鬼,隨便開口就是那種:「喔,我就是這麼強,你們兩個有什麼資格跟我說話?」的那種味道。啊,她真的強,這使得她說話的方式忍不住讓我欣賞:聰明又瞭解自己能力的小鬼,懶得和大人世界周旋,開口的傲態真讓我忍不住笑意。

  幼時的琴一根指頭也不動地讓整條街上異象陡生,示威般看著坐在對面的兩人。萬磁王笑著轉頭對X教授說:我喜歡這個女孩。呵,我實在忍不住要點頭──我喜歡這個女孩。

  至於長大後的那個段落,X教授和萬磁王又到了故居去找力量完全激發的琴,除了已經二十年過去,這場面幾乎完全沒變。才走進房子,屋內的一切都顯得那麼不安:飲水機中的水滾沸著、櫃子桌椅全部飄浮著。他們走進房間,琴散著一頭火紅的頭髮帶著傲態坐在角落的扶手椅上。她週遭一切飄浮的物品在兩人進門時全部回歸地心引力而落下。然後是一段X教授呼喚琴回頭與萬磁王在旁邊煽風點火的劇情,跳過。琴當時坐在椅子上的氣勢真是漂亮。

  其實我並不喜歡琴葛雷──不管她是琴葛雷還是火鳳凰。我只是喜歡第三集中她那種氣勢罷了。她真實的能力很強,但在這電影中實在被浪費了。她站在萬磁王身後的模樣、面對萬磁王的表情我都很喜歡,所以我並不是希望她主導整部影片(當然這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光就她的能力來說,這些能力之強與它們在電影中的表現比起來,實在是有些可惜。不過為避免爆雷,就不說太多了。

  X-men3裡出現了許多新角色,當然,很多都只是曇花一現,好比那在臉上與胸前刺青、穿了下巴環的夜行女Callisto,她在面對Storm打鬥的過程中曾經仰頭爆發出一陣狂放的笑聲,那陣笑聲讓我在電影院裡跟著她一起笑了出來(其實打看電影之前很久我看到她的劇照時,就已經特別注意這個角色了。只不過最後電影中她實在沒什麼發揮之地,唉);至於那個能穿牆,但直到第三集才有存在感的幻影貓Kitty Pryde,在影片中展露了我沒想到的特質:聰明。她長得很可愛也很清秀,令我訝異的是在戰鬥中她也很懂得耍些小技巧(並且不只一次),可惜她在耍紅坦克時我忘了在和毒兄說什麼,不小心給略過了。另外還有真的只有一點點戲份的天使Angel,他唯一讓我留下深厚印象的,是他小時候躲在廁所努力想把背上翅膀割掉的畫面(其實這角色讓我想到幾米的《幸運兒》)(演幼時天使那個演員實在很眼熟,但我想不起在哪見過他)他驚懼害怕的神情讓我印象深刻,一個小孩子卻能有這樣膽量割掉背上血肉更是讓我敬佩。不過這個角色也很浪費,除非真有第四集要開拍,否則他根本沒有存在意義。

  喔,明天開始是一串考試和報告,先到此為止吧,Mystique下次再說。(茶)

--
  話說那天要回去時毒兄問我:「如果我現在把你丟在這邊,你該不會就回不去了吧?」
  「是啊,有人帶路我何必記路呢?(大笑)」我回答得毫無罪惡感。
  「你這個人真是......(默)」

  那天X-men三集中間都有十分鐘左右的休息,我把那邊的巧克力冰沙和咖啡冰沙都買過一次,第一集看完買了一杯咖啡冰沙,第二集完買了巧克力冰沙。啊,吃冰吹冷氣,坐在軟軟的座位上看電影,真是種愉悅的享受。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同名音樂劇改編的電影,所以事實上整部片子都是由曲子串起來的。之前忘了在哪聽人說到這部片,對它起了興趣,沒想到前幾天室友A就抓了這部片。A要傳給B時剛好被我聽到,所以我也順便把檔案撈過來看了。

  這部片(這音樂劇)在說不知道哪個年代(反正絕對不是現代)一群生活於紐約的邊緣朋友。它說同性戀,說異性戀,說扮裝皇后(男扮女裝),說愛滋病的死亡陰影,當然它也說錢,說房租,說抗爭,不過重點大多還是擺在你愛我我愛你的情節上。好比嚴謹的律師看不下她的伴老是挑逗每一個路上的男人或女人;好比那男人和那染上愛滋、所剩生命無多的扮裝皇后的生活;好比那女朋友被拉子給搶了的攝影師,掙扎於出賣自己專業賺一口生活費,或是追求拍出自己想要影片的目標。

  這樣的故事內容很容易流於濫情,不過有趣的是片子中的音樂實在是太輕快太熱血了,搭配起來形成另一種奇異的協和感,剛好抵消會被我批的濫情部份。(不過有些地方或許是年代太久遠,我真的忍不住笑出來了(攤手))

  這群邊緣人在電影中想表達的意念,有人說是不向功利主義社會低頭、堅持走自己的理想,有人說是把握當下盡情體驗生活。以我自己來說,我比較偏向後者。片頭是角色們站在舞台上對空無一人的劇場唱主題曲「Seasons of Love」,這歌詞對到後來的那群角色,那些死亡、逃離、悲哀,你會發現這些小角色想追求的也不過就是這樣,他們想把握的也不過就是愛(我是很認真說這句話的,但我承認連我自己也覺得真正用文字寫出這句話實在有點搞笑...)。

  原本音樂劇如何,我是不清楚。不過感覺起來劇中某些線只被提出一下就沒了,有點可惜。像是愛滋病,像是Mark的掙扎,像是律師和Maureen的爭執。以一部電影來說,它並不像其他改編音樂劇那麼成功(只是我的主觀意見),是的,音樂很好聽,但是這是電影不是MV,即使以音樂為主軸也應當適當地融合成一部片子。在這部片子中,曲子與曲子間的銜接做得並不是很好(我實在覺得在這部片子中換曲子用淡出很突兀)。

  但是光就音樂來說,我很喜歡劇中角色的歌聲,即使應該最不討我喜歡的Maureen那種聲音平心而論也還算適當。夜店舞孃Mimi的聲音表達我也很喜歡("Light my Candle"和"Out Tonight"),她的歌聲會讓我想到國內的女歌手,但是太久沒聽中文歌了,一時想不起確切的聲音(莫文蔚?張惠妹?)。事實上,我覺得這部片光是聽音樂就值得了。

  角色來說,讓我討厭的Roger跳過(這男人實在是......)。浪蕩女Maureen算是焦點之一(這女人實在是......),下面會放原聲帶的網站連結,不過好像剛好沒有Maureen和律師JOANNE唱對台的「Take Me or Leave Me」(話說這兩個女人能夠到那麼後面才鬧翻,我一直覺得很不可思議。果然愛情力量大)。舞孃Mimi犯了我最無法接受的錯,她為了Roger幾乎犧牲一切,所以即使前面大跳豔舞,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仍然連前面那對女人也不如(汗)。Collins和扮裝皇后Angle的甜蜜戀情只證明一件事:太閃是會有報應的....(聽得懂就聽得懂吧)

  為了推廣音樂(謎):http://rentmoviesoundtrack.com/ 請開喇叭,這裡有片中大部份精選曲。右上角可以前後換曲或是停止、播放。上面有提到的曲子這邊都有。以下放這部片的主題曲Seasons of Love的歌詞,想看其他歌詞,這裡有:http://www.stlyrics.com/r/rent.htm

Seasons of Love / Rent
ALL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Moments so dear.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How do you measure, measure a year?

In daylights, in sunsets, in midnights In cups of coffee
In inches, in miles, in laughter, in strife.

In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How do you measure
A year in the life?

How about love? How about love?
How about love? Measure in love

Seasons of love. Seasons of love

JOANNE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Journeys to plan.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How do you measure the life Of a woman or a man?

COLLINS
In truths that she learned, Or in times that he cried.
In bridges he burned, Or the way that she died.

ALL
It's time now to sing out,
Tho' the story never ends
Let's celebrate Remember a year in the life of friends
Remember the love! Remember the love!
Seasons of love!

JOANNE
Oh you got to you got to Remember the love!
You Measure in love know that love is a gift from up above.
Share love, give love spread love
Measure measure you life in love.
All
五十二萬五千六百分鐘
五十二萬五千個甜美的時刻
五十二萬五千六百分鐘
你要如何測量一年?

用白晝,用日落,用午夜,用一杯又一杯咖啡
用英吋,用英里,用歡笑,用一場又一場爭吵

在五十二萬五千六百分鐘裡
你要如何測量
生命中的一年?

用愛呢?用愛呢?
用愛呢?用愛來測量

愛的季節,愛的季節

Joanne
五十二萬五千六百分鐘
五十二萬五千個旅程待你規劃
五十二萬五千六百分鐘
你拿什麼去衡量一個男人或女人的生命?

Collins
以她學到的真實,或是他哭泣的次數?
以他破釜沉舟的決心,或是她死亡的方式?

All
時候到了,讓我們用歌聲唱出一切
儘管故事永遠不會完結
讓我們來慶祝身邊每個朋友生命中的一年
記得愛,記得愛
這是愛的季節

Joanne
喔你必須你必須記得這份愛
你用愛來看世間並要記得這是上天的禮物
分享愛,給予愛,散佈愛
用愛來衡量你的生命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心報告還沒準備完,明天出門前要搞定它;館發摘要來不及寫了,大概明天柔道社出遊時帶去看;研方文獻等星期一凌晨一點開完會再開始做;心統總有一天我會搞定它的,今天講重要觀念時我疑似昏睡過去了。

  上面撇開,先來說霍元甲,不是因為這部片多好,而是因為再不說它我就忘光了。

  上週日早上四點鐘,我和我妹爬起來看了父親說在路上撿到的霍元甲──問我為什麼要在這種時間起來看電影?因為親愛的妹妹要在七點前出門,再說反正我們家小孩起床時間都比較早一點,四點多大概是正常時間。(至於我,生理時鐘這學期被我操壞了,不算數。)

  別人怎麼說這部電影,我不知道,不過我想這是部很完整的電影。完整,單純,正正經經。它說霍元甲從爭名逐利的好勝鬥狠,一直到出事後心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瞭解當年父親並不是軟弱的過程。聽起來耳熟嗎?這樣的故事,開了頭你大概就知道結尾,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它正正經經。

  但是如果想看除了這些以外的東西,大概就沒有了。

  這部電影讓我想到末代武士,這兩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很類似,只除了霍元甲的故事走向更耳熟能詳一點,畢竟日本武士不在我的理解範圍內。它們都在說主角經歷某個重大轉變後,找回自我/體悟了某些事情的故事。唔,要說下去相似處還真不少,這兩個人的轉變期都生重病或受重傷而昏迷被救回,在復原期都遇上了一個讓他們有複雜感覺的女人,最後都堅定回自己的方向,連結局都有類似的感覺。

  主角霍元甲,沒什麼好說的,反正整部電影都在說他。我比較注意的是他的好友(名字忘了),這樣的好朋友,有一個也就夠了,雖然電影中我一直期待他會不會出賣霍元甲(我真的覺得那張臉看起來有奸商的潛力...)。

  總之,是部看完後沒什麼話可說的電影。不是它不好,其實這樣安安穩穩、架構完整地走一遭也還讓人喜歡,只不過看完了就是看完了,它談的都是已經從別的故事中看過的心路歷程。想得到什麼感動是比較難的。唔,似乎從頭到尾我都在批它,不過老實說我並不討厭這部電影,請別在意。

  額外補一句,我開始記起李連杰那張臉時年紀很小,那時我還處在「電視上演戲的人一定都有帶面具」的階段(另一個例子是包青天的展昭,我第一次看到展昭那張臉出現在綜藝節目上時,狠狠驚嚇到我幼小的心靈)。現在看到小時候熟悉的人出現在螢幕上,總有些沒來由的懷念。

--
  果然過一個星期幾乎都想不起要說什麼了。我開始為那堆寫到一半被我遺棄的心得擔憂了。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為什麼我們家會有蒸氣男孩和霍元甲?』
  爹:『路上撿到的。』
  我:『......你告訴我哪條路可以撿,以後我天天去逛好了。』

--
  早上和家人看了蒸氣男孩,是部適合青少年看的動畫(老實說我不知道我算不算青少年(攤手))。

  裡頭對科學/科技所為何物,有很明確(而且不只一次)的點出。在劇情上,也很具體地用故事行進的方向推出科學對人類社會所應扮演的角色,以及人類心靈是否進步得足以將科學用在正途上的問題(這是由男孩的爺爺提出來的)。這些論點都是我以前曾經聽過的,所以這次看這部動畫,雖然還滿欣賞它能夠用這樣淺顯易懂的方式點出這些疑問,但沒有受到太大的震撼。

  不過我喜歡它的畫面。我一向喜歡過去那段時間倫敦給人的印象(反正事實上如何我也不知道),多霧、昏黃的街燈、石磚地、馬車與黑色高禮帽。

  (咳,我現在想起來之前做夢的場景了,那個不停把那對兄弟中的弟弟的頸子扭斷的白衣女孩,那個永遠站在店外、站在他屍體旁冷冷等我出來的白衣女孩。原來那個場景來自我對過去倫敦的印象。)

  蒸氣城與高壓球、一大堆管線金屬與氣閥。角色部份,除了某人(名字忘了)讓我想到Holmes之外,其實沒什麼可說的,因為這部動畫在角色上沒花太多力氣。它的故事簡單、道理清楚,大概是個很適合國中生看的片子──不是它太淺顯,而是它所談的東西再小一點的孩子大概不容易體會(懂和體會是兩回事)、再大一點的孩子或許又已經想過。

  打個比方,其實我不討厭這部動畫,甚至還頂喜歡裡頭的畫面;但是我真的講不出它有什麼特別的優點。Orz

--
  我突然好想看天空之城和風之谷。那個個人飛行器讓小時候的我做了好幾年的白日夢。

--(以上和以下完全無關)

  女人啊。我該怎麼說呢?
  看看那些漂亮聰明又懂得自私的女人,她們笑起來可以軟化冰,融成閃爍著晶瑩光芒的殺人兇器。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昨天愚人節因為沒心情所以沒耍到人,現在想來有股淡淡的失落感(喂)。
  明年再來好了。虧我前幾天都想好要做什麼了。(別問我,問了明年就沒得玩了)

  今天本來要很嚴肅地談論一個團體凝結力構成的成份,但是這台電腦的鍵盤實在不好用,而且現在腦筋遲鈍,所以還是擱個幾天再說好了。

--

  好幾個星期前看了電影《重裝任務》,大概是在談很久以後的未來世界。人們因為不相信人性,認為就是因為不理性的「感覺」──憤怒、快樂、哀傷等等──才會造成爭吵、戰爭與傷害,所以決定要強制移除人類的「感覺」。人們在每日固定時刻會為自己注射藥物、所有與感覺有關的東西都是危禁品,好比小說、畫作或其它藝術品,所有抗制打藥、有能力去感覺的人都是「感覺犯」,將被立地處死。

  主角正是思想委員之一──我不確定正式名稱是不是這個,不過總之就是專門抓感覺犯的那班秘密警察,擁有極高權利,受過精密訓練。這個電影在說的就是主角無意間錯過打藥時間,感受到「感覺」的美好,陷入掙扎甚至反叛的過程。

  故事介紹完畢,這部電影我主要想說的只有兩點:第一,這個主角根本就是成人版的桐山和雄,那顆光滑的油頭、好像被冰凍起來的冷硬表情、全黑而貼身的制服、精準的動作,這個人完全是BR漫畫裡桐山和雄的翻版。我從他剛出場的第一幕那顆油頭和眼神就有這種感覺,直到他宰人時則忍不住嘆這兩個人怎麼會如此相像。

  第二,主角宰人時的動作雖然快而漂亮,但是依照故事來看,實在太過繁鎖而浪費時間。在這部電影裡有一套特殊的武術──或是用我們文化來說叫作功夫──是以槍為中心、經過精準計算而發展出來的一套制式動作,能夠最有效率地命中敵人致命處。在片中,那些思想委員(秘密警察)都熟習這套動作,以至於完全不需思考也能快速解決敵人。

  看出這套動作的重點了嗎?精準、迅速、效率、致命。但是真正去看影片時,我卻發現每個人都要被打十幾下才會死,這實在讓我不太能接受。每每看到打鬥場景,不管是對八個人還是會二十八個人,花的時間好像都一樣。一擊斃命在片中似乎從沒出現過(片尾似乎有,但我沒記錯的話只有那麼一次,那在整片為數甚多的打鬥場景中所佔比例實在太少)。是啊,這些動作看得人很過癮沒錯,但是我還是功能導向的人啊,對於明明如此強調「經過電腦計算且有效率的殺人招式」卻要打同一個人十多下才打得死,我實在覺得,可惜這個設計了。

  至於片名為什麼叫「重裝任務」,其實我到現在還是不懂。這部片(在我看來)根本就是溫情片啊...(默) 對了,女主角整體感覺還滿漂亮的,至少她的眼睛顏色是如此。


  稍微看過其他人心得後,自己再來補充:片中那套動作叫「槍型」(Gun-kata)(我記得也有翻譯是「制槍術」)。似乎很多人都很推這部片的動作場景,但我還是覺得殺人要打那麼久,很繁鎖...Orz 好看是好看,但是似乎和電影中強調的精確而致命有些抵觸。不過目前為止沒看到有人想法和我一樣,大部份人都大力推薦動作場景,所以大家看看就好,別在意。

--

  公事和私事我會分得好好的。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寒假初在電影台上看的,昨天陪家人又零碎地看了一次。

  這部片其實在前年預備上映時,看到預告片,我就已經對它很感興趣了。直到今年才等到它在電影台播出,仔細一想還真過了一段時間。它,我會說,是一部不錯的娛樂電影。

  機械公敵的背景設置在未來,一個家用機械人通行的時代,主角正好是個對機械人很有意見的警察。直到昨天看完電影後我稍微查了一下這部片,才發覺到原來機械公敵是有原著的,原著正好是艾西莫夫的I, Robot. 也難怪劇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引用艾西莫夫的機械人三大法則──唔,之前談正子人時我附在篇末過,這裡就留原文好了:

1. A robot may not injure a human being or, through inaction, allow a human being to come to harm.

2. A robot must obey orders given it by human beings, except where such orders would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Law.

3. A robot must protect its own existence as long as such protection does not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or Second Law.

  這部片有動作場景,有可以深思(但又不用太動大腦才能體會)的層面,也有未來的科技畫面與流暢的拍攝──至少我是這麼認為──這就是為什麼我說這部片是不錯的娛樂電影。因為你看完時不會覺得腦袋很空,但又不是太過嚴肅。機械人的題材常常被拿出來作文章,所以會怎麼發展、想怎麼說教,其實大約看過幾部片就猜得到。機械公敵沒有花太多時間在對人類說教,總是我鬆了一口氣。

  片中我最喜歡的部份,是女主角準備結束Sonny的生命、男主角到廢棄場找線索的那個段落,或者該說那個段落的旁白。我喜歡那時旁白靜靜地重覆剛開始提出過的疑問,同時交錯男主角拿著手電筒照著廢棄場的畫面──那些舊機器人抬頭看向燈光的畫面。仔細回想,旁白沒有說什麼發人深省的話,但是這個段落處理起來,氣氛讓我喜歡,就像小說讀到結尾時,把前頭的線全部收攏在一起的感覺一樣。

  這部片不會沉悶,因為有動作,故事線也很清楚(換句話說是簡單),所以很適合拿來當作娛樂片。有人說它虎頭蛇尾,或許吧,畢竟大眾化電影的要求和小說是不一樣的,再要拍得深,就會有人覺得悶了。喏,我不會說這部片有什麼可以讓我深思的地方,但它的確是部好的娛樂電影。我想我會去找原著來看吧。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幾天看了電影「超完美嬌妻」。其實這部片已經看過了,只是那時看沒字幕,雖然知道在演什麼,卻覺得沒搞懂裡頭到底是透過什麼機制來轉換那些完美的妻子們,到底是變成機器人呢,或只是植入晶片?

  為了搞不懂這個,我特地又去重看一次電影台播的有字幕電影。結果我發現原因不出在我沒理解到什麼句子,而是這部片本來就是這樣。我即使重看了一次,還是無法理解裡面矛盾之處。

  說那些妻子們是機器人嘛,她們有些時候的動作又太過流暢(事實上,片中妻子們動作的流暢度也有差,有時像機器人,有時像真人),晶片破壞後回復原狀也顯得不合常理,還有,是機器人又何必運動保持身材?說只是植入晶片嘛,能從身體領錢、隨意由遙控改變形體、手放在開著的瓦斯爐火上也沒反應都更不合常理,並且,為何片末出現女主角已經做好的新身體?

  這一點搞不清實在叫我難受。所以我就忍不住對這部片感到煩燥,無關劇情(反正劇情很直線),只是設定上實在不合邏輯,因此就忍不住煩起來了。

  想當初會對這部片感興趣,是因為故事簡介聽起來很像小時候曾看過的另一部片。我知道現在這部超完美嬌妻是舊片重拍,但是和我印象中的那部片還是不一樣,那部片是藉由膠囊與電波發射台控制村莊裡的妻子(我得說,合理多了)。現在這部超完美嬌妻拍得如何我不管,不過我實在搞不懂其中的設定。


  至於故事,讓我納悶的是那些丈夫把妻子變完美後,難道不覺得像和屍體睡覺一樣嗎?Orz(我是認真的)

  夫妻之間麻煩就在他們只有對方是自己的伴侶(朋友是另一個層次,暫且不管),所以結婚是件很麻煩的事,雖然可以離婚再結婚也可以偷偷包養,但在觀念上一夫還是對一妻。既然在這個層次上每個人只有一個伴侶,怎麼會想把對方變成無法溝通交流的非人類,我實在不太能理解。有那種技術,還不如做個人型家僕出來要輕鬆得多。

  總而言之,要我和一個無法交流想法意見的人型model成為伴侶,要我和他睡覺,我就是會覺得像和一具屍體在睡覺一樣。光用想的就很毛,我做不到。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本來腦中一直一片空白的人狼城突然有了底了。雖然這不代表出稿會順利,不過總是個開始。

--

  下午打工完,去泳池游泳補最後一次水球課(三次課都補完了,每次碰到的救生員都不一樣,但不得不說這幾個救生員實在都是好人),回來途中發現舊體前面在放室外電影《聖誕夜驚魂》。本來沒打算看的,但因為旁邊工作人員的態度讓人感到很愉悅,再加上我好奇這部片是什麼,所以仍然留下來看了。喏,它的風格我頂喜歡(自從企鵝家族之後,我就對黏土動畫莫名地喜歡;不過這裡這不是重點),還有一個重點是它的音樂。

  我喜歡聽裡面的曲子──曲子和歌聲都喜歡──聽完開頭那首歌後,我腦中第一個念頭是去買它的原聲帶。回來一查,原來這是部舊片子了,或許改天去二手鋪找找。

  至於故事內容在說什麼呢?

  我沒看完,不知道。因為看了半個多小時後臨時被電話抓回去開寒訓線上會議(事實上最後也沒開成),所以只看了不到一半而已。主角Jack的外型很討喜,至少我很喜歡。我看到的劇情,大約是Jack從他一直生存的萬聖節村意外地走進聖誕節之村(字幕沒中文所以別說這中譯奇怪),被那裡的溫暖和快樂祥和所感動。結果他回到萬聖節村時向所有人宣佈了他所看到的一切,並決定他也要在這裡製造一個聖誕節出來。

  我看到這邊電話就響了,所以我也只知道到這邊,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查。

  因為只看了一些,不知道這部片子我喜不喜歡,所以也只能隨便地說我喜歡曲子和歌聲罷了。風格這種東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但我想我也喜歡這部片的風格,特別是萬聖節的灰暗場景。這些黏土人在那裡看來特別有獨特氣質(?),比在聖誕節更要吸引人。


  話說,因為一開始完全是萬聖節場景,以至於我誤以為我耳背聽錯了,這部其實叫萬聖節驚魂還是什麼的。(並且一邊納悶我竟然不知世事到萬聖節來了也搞不清...Orz)

--

  明天一定得出門,我已經逃到這週本來可以回家卻不回家了,明天不出門我一定會在宿舍裡躲兩天。或許該去總圖看片子?至少進入視線的是陌生人時,我可以暫時把他們當成石頭或是西瓜之類的東西。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文:凡赫辛 [電影] — 以羅 @ 5:29 pm )

  其實我很喜歡凡赫辛的風格與感覺,但是說真的,除去服裝和特效之外,凡赫辛沒有太多特別可看之處。

  至於我說我喜歡的風格,那是從預告片就看得出來的。但是除此之外,我發現即使我努力地想要找些什麼我喜歡的地方也做不到。我喜歡這部片的風格,但是僅止於此。內容上我就什麼也說不出來了。如果我太閒,可能還是會去重看它,畢竟它還是有讓我喜歡的地方。但是我不會說這是部好片子就是了。

  喔對,忘了提。我頂喜歡吸血鬼新娘。

  老實說這個題材是我從國小就喜歡了的。那時不曉得看了什麼吸血鬼找新娘和活人蠟像的電影被嚇到(我爸怎麼會給小孩子看這個…),但是從此就喜歡上吸血鬼新娘。至於那是什麼電影,我倒完全不記得了。



  為了把文推開的一篇雜記。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文:大智若魚 Big Fish [電影] — 以羅 @ 9:19 pm )


  之前為了這部片名一直讓我想到「大智若愚」,又聽說這是和父子關係有關的片子,所以總讓我連想到「他不笨,他是我爸爸」這部片。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沒去看,也沒打算去看。因為它聽起來像是會讓我感到難過的片子。

  後來偶然看到HBO要播,臨時興起去查了一下影片心得,打算趁著假日沒事去看看。結果發覺好像和我想的感覺不怎麼相同,所以那天我認真地守在電視前看。一開始我便被它的拍攝畫面/感覺吸引了。它的確和父子關係有關,但是內容輕鬆溫馨感人(據說不少人落淚,不過不會讓我不舒服)。今天下午看到有重播,忍不住又重看了一次。

  它許多畫面拍得很漂亮。而且我完全被片中「然後故事又回到了起點。」這樣的句子給收買了。

  這部片在說的,主要是一個愛說故事的父親和他的孩子的故事。父親從小就和他的男孩說故事,似虛似實的精彩經歷,一直說,一直說,說到男孩長大結婚,在婚禮上致詞時仍在說。周遭的人總是覺得他父親很和善,親和待人,善於交際;他的兒子卻漸漸不耐煩於他父親老是在說那些虛假的故事。

  兒子告訴父親,他覺得他從來不了解自己的爸爸。他想聽些真正的事實,真正發生的事,不是童話般的經歷。
  父親被惹怒般看著兒子,說他所說的一切都是事實,該說的都說了,不能瞭解是兒子自己的問題。
  兒子煩燥地轉身走人。

  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電影中穿插著父親說的故事,從小時候的女巫、長大的馬戲團、追到妻子後從軍、回來組成家庭。電影用著誇張的童趣手法交錯現實和父親的故事版本。

  今天下午我第二次看這部片,由於已經知道結尾,因此片中的一些微小情節和句子都清晰了起來,這才發覺線牽得多麼遠。畫面依然很漂亮,不過這不是這次我的焦點。我想,導演應該想表達很多隱喻吧,不過我懶得去探究,那對我沒意義。但若要由我來說,我會說導演刻意讓這部片走著『然後故事又回到了起點』這條路。

  這句話不是結尾,只是中間女巫情節的一小部份罷了。但是我被它收買了,我喜歡那種一個完整的環連接起來的感覺。這句話只被提到一次,但是電影中這種感覺卻不只出現一次。

  有人說看不懂這部電影,我麼,因為根本沒打算去研究它,所以沒有看不懂的問題。我更喜歡自己突然懂了的感覺。

  有人問最後兒子到底是不是瞭解了父親,我也不在乎(當然理論上是瞭解,因為它看起來像是喜劇)。我喜歡的不是那種父子之情(是的,它還算感人──如果有人好奇的話),我喜歡的是裡面故事似虛似實的感覺,我也喜歡裡面的畫面。哪,它一點兒也不緊張刺激,甚至可以說平淡;它的許多小情節若仔細思考也只是陳腔爛調,好比甜蜜浪漫的追妻過程。但是這部電影看起來就是不一樣,即使是陳腔爛調也不一樣。

  唔,我在考慮買小說和DVD。不對,應該說打到這邊我正好剛買下去。



  這部電影說感想不提劇情,總覺得搔不到癢處。只不過就算提了劇情大概也搔不到癢處。這就像我不知道怎麼寫《百年孤寂》的心得一樣吧。



HBO重播時間:

12-04 16:00~18:15 ☆大智若魚 Big Fish
12-09 17:30~19:30 ☆大智若魚 Big Fish
12-15 08:10~10:15 ☆大智若魚 Big Fish
12-24 11:00~13:00 ☆大智若魚 Big Fish
12-25 01:30~03:45 ☆大智若魚 Big Fish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