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於是我要說,對什麼人就要用什麼方法,只要你有在觀察,通常都能讓人們順你的心,做你說的事。有時候甚至不用說明,就能讓對方主動開口問是否需要幫你。一點威赫、一點玩笑、一點示弱、一點坦白、一點無奈、一點奉承、一點人情、一點條件交換、一點旁敲側引、一點事實與轉述別人口中的話──唉呀,瞧我在說什麼。

  對每個人,方法不同。有時成功,當然有時失敗;對每件事,方法也不同,有時這個人不適合,有時你知道那個人想在心裡口難開。要事情談攏,就得要一些瞭解,要一些觀察與一些經驗。

  方法可以用,心機可以放,但是放得對不對則很難說。相處久了你會知道,對有些人,直話直說最方便,他們不喜歡拐彎抹角,答不答應可以再談,一句話講成十句話則會讓他們發飆;對另外一些人,直話可不能直說,因為被駁回後機會就再也不回來,所以得在對方做決定之前改變他們的想法,才能問出最後一句話。

  不過除非狗急跳牆,否則機關用盡,我也不說謊(這是沒意義的個人堅持,雖然必要時刻隨時可以打破),好比說,如果某n老師今天問我喜不喜歡她的課(純舉例,一般老師不會這樣問),我可能說:「我覺得課程內容滿特別的(←但是講得不好)」、「頂充實的啊(←老師發的講義)」、「嗯...有幾堂課我覺得還不錯,像是點點點、點點點,讓我學到了不少(←那幾堂課不是校外參觀就是外來演講者授課)」,總而言之,如果我受不了該老師的課,打死我都不會說「我很喜歡。」

  以上離題。總之要達成什麼目的──而且你必須達成時──就得用一些小方法。可能只是談話中多加一兩個字好改變語氣,僅僅如此。但是,就是很有效。

  這不是什麼討人厭的耍心機,每個人在面對不同人時,本來就會下意識使用不同的方法和語氣。只是有時候你會突然感覺到、意識到你自己在言語間的轉換,而最後結果如你所想時,你總忍不住想對自己笑,這感覺和打保齡球時全倒的感覺一樣,就是一種「竟然成功了」的感覺。


  不過,以上方法對比較親近的友人無效。
  通常不管什麼事,我就是忍不住要實話實說。那樣比較不累,比較輕鬆。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rryting 的頭像
kerryting

The Half story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