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理論上兒讀作業昨天要交一份四本書的心得,不過因為實在不想熬夜寫,所以考慮下星期再交。我自己列的書單中有這本書,星期四晚上看完了它,順便寫寫心得。

  記得是在高中的時候,我在圖書館中逛著,想不到要借什麼書,剛好這本書就排在我面前。簡單的書名很容易吸引我的注意,所以封面雖然不怎麼吸引我(該怎麼說,有點卡通化,雖然不討厭,但也不是我喜歡的封面),我還是借了它。

  然後我就認識小魯出版社了。

  高中我抱著不怎麼高的期望──我覺得它封面看起來像少年或兒童看的小說──翻開了這本書,一個小時後闔上它,我忍不住再仔細看了封面:小魯大獎小說,紐伯瑞文學獎,這幾個詞就是因為《洞》我才認識,也因為《洞》讓我連帶對小魯和紐伯瑞印上了很深的好感。

  先大概說一下內容。書如其名,這便是在說一個和「洞」很有關係的故事。主角是個男孩,他無辜地被法院判去綠湖少年管訓營,一個沒有綠樹也沒有湖、極度乾旱灼熱的地方,一個給犯了法的男孩們好好管訓的地方。在那裡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是挖洞,每天都要一個很大很深的洞,只要挖完(還得小心別被曬暈在太陽下),當天就能自由活動──只不過可能也沒剩多少體力可以自由活動了。

  書中文字的風格輕鬆而幽默(其實說幽默只是一種感覺,倒不是真的哪裡特別好笑),是讓人看了很舒服的文字,即使描寫著那酷熱的陽光與惡毒的黃色斑點蟋蜴,讀來也不知怎麼地格外輕快。主角叫做史丹利‧葉納慈(Stanley Yelnats),姓和名剛好拼法完全顛倒,這個名字來自他的祖先,而他的祖先也有故事──「一切都要怪他那又壞又髒又爛的偷豬賊曾曾祖父!」

  這句話在書中出現很多次,是他們家族(家庭)中流傳甚久的傳說,或說是笑話。傳說總是會變質,而書中就用穿插著不同字體的段落,寫出了他曾曾祖父傳說的原始故事。於是史丹利雖然自己在這個時空懵懵懂懂跌跌撞撞,讀者卻在作者帶領下看到了事情的全貌──這作者可真會佈線。

  真會佈線。你看看久遠的過去發生了一些事(喔,那又壞又髒又爛的偷豬賊曾曾祖父),不久之前發生了一些事(瞧瞧史丹利是怎麼掉到綠湖區的,你很難說這個意外有多麼巧合),現在發生了一些事(好個挖洞的工作),於是所有人都湊到了一起,久遠的過去拉出了一條條線,像是蜘蛛細細繞成一張網,這條拉過去,那條牽過來,一絲一絲纏成一團,每一條線都有它的目的,每一個無心的舉動都影響了故事的結尾,於是最後全部回到原點。

  這本書整體結構很完整,少年小說該有的東西都有,讀者會跟著書中角色的步伐走。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沒有一個環節被漏掉。書的封底寫了「這是一個關於罪與罰以及救贖的黑色幽默故事」,或許這還不能精確描寫《洞》的內容,不過算是大致符合它帶出來的感覺了。我喜歡它那種誇張的文字,喜歡它那樣精妙的佈線與收線手法,也喜歡作者能輕鬆地描寫艱苦真實生活。每一絲感情上的掙扎、身份的隔閡、壓迫與瘋狂,竟能寫得童話一般流暢到殘忍。作者偏不把它們寫得如何感人,或許是因為作品年齡層定位,或許是他自己的風格,然而若是你停了下來,那些東西總讓人感受到心底好像有一段隱隱的震撼迴盪。

  以一本青少年小說來看,我相當喜歡這本書,不管每一個細節你想怎麼評斷,它的整體得分都很高。無怪乎愛屋及烏我會連帶喜歡上小魯──即使在當時小魯所有的書中,我明明只看過這一本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