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曠野迷蹤》、《沉默到頂》,兩本小魯的書,當然是為了兒讀才借,但是兩本都還不錯,所以寫。

  《曠野迷蹤》,談生命與死亡的青少年小說。故事內容很難寫,大致上是一個男孩基特搬到他祖先的故鄉後,遇上另一個奇怪的男孩艾司庫的故事。艾司庫喜歡召集一些孩子玩「死亡」的遊戲,他從基特搬來就開始注意他,主動接觸他;基特發現自己不知不覺會受他的吸引,最後也跟著去玩了那個遊戲。

  後面當然還發生了一串事,不過說真的,我不覺得講這本書的故事有什麼好玩的。

  這本書的筆觸完全不像少年小說,它對於心靈、故事、虛實交錯與時間推移展現得很細膩。基特是個喜歡寫作的孩子,他喜歡把他爺爺講的故事寫下來。他最後寫的那篇虛構故事穿插在小說中,為這本書融進了一些不同的味道。

  艾司庫這個角色很容易吸引讀者的目光,他很突出,很特別。然而不管怎麼說基特才是主角──他的個性,我看完好久,回頭再想過才感覺到:這是個很容易受氣氛環境影響的孩子。

  整個故事中的掙扎與痛苦,都奠基於他的這個特質而成立。毋寧這樣說:艾司庫負責創造詭譎的氣氛,而基特負責全盤接收、昇華提煉後,再將那種精細的黑暗、沉滯的不安騷動陳列在你面前。看看,基特從一開始會受艾司庫的影響,到後來甚至受他自己的作品影響。銀孩兒、過去的幻影幽靈、故事裡痛苦地要她的孩兒的母親,基特難以好好入眠,他過得愈來愈不安穩,逐漸消失的爺爺和令人不安的艾司庫佔據了他的心思,一點一點地挖去他原本乖孩子般規律的好寶寶生活。

  『他們的身形飄忽不定、若隱若現。但我看到他們洞大的眼睛,黑色的皮膚,聽到他們高八度的竊笑聲,我知道他們和我在一起,這些古老礦坑的小孩。』『我把視線投向荒原,眨眨眼,又看見他們,飄忽瘦小的身形在我視線邊緣出現,我聽見他們的竊笑,他們的耳語。』

  這是在說那些遠古的、瘦骨嶙峋的礦坑孩子。基特從某次「死亡」後就不停會看到這些孩子。

  那只是其中一個例子罷了。你可以說他天生就有這樣的感應力(那些祖先一脈留下血統什麼的,畢竟這是這故事的基調),不過我更喜歡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本小說:基特是個很容易受氣氛環境影響的孩子。基於他的這個特質,整個故事才能如此順暢地帶出那些騷動不安的生與死。

  作者在書中寫了很多面向,彼此間卻不會混亂。光明漂亮的部份並不讓人覺得天真,死亡卻顯得飄忽而如此接近。這些孩子太早走進死亡。

  直到現在看到封面,基特他爺爺那粗啞的嗓子所唱出的古老礦歌似乎還在耳邊──『當我年輕力壯好兒郎,嘿,嗨,我好採......』


  《沉默到頂》。特別版少年推理小說。XD

  主角是個叫作康諾的少年,這是他與他的朋友布藍威的故事。有一天,布藍威的妹妹摔到了地上,狀況很嚴重,保母薇薇安尖叫著要布藍威打電話叫救護車,可是就在電話接通的那一剎那,布藍威突然不會說話了。就從那一刻開始,布藍威就再也無法開口說話。這也就是這本書為什麼叫作沉默到頂。

  然而,事情開始出狀況,小寶寶的情況相當不好,漂亮的保母薇薇安──英國來的互惠學生──則說應該是布藍威把孩子摔到地上的,當時所有狀況都指向這個結論,然而事實是這些只來自於薇薇安一個人的證詞,另一個在場的布藍威卻無法開口說話來為自己辯白。身為布藍威的朋友,康諾決定相信他,他要找出事實的真相。

  看得很過癮的一本青少年小說,聰明的小孩,聰明的姐姐瑪格列特。

  布藍威不能說話,即使能說話也有些東西說不出來。當你在看這本書,你看到的是單方面證人的證詞,接著慢慢才帶出一些不對勁之處──某些矛盾,某些會引起你注意、也會引起書中角色注意的小地方。

  在發掘真相的過程中,作者緩緩地加入了家庭問題,還滲進了一些友情與愛情的議題。這些東西作者加得很緩慢、很小心,甚至和小寶寶被摔的真相牽連了起來。

  容我離題一下,我喜歡小魯的書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雖然還是常常處理一些少年小說中會有的老套的東西,但是筆法與手腕總是漂亮得讓我也看得下去。

  《沉默到頂》有著細微而清楚的線索,剛好每一小段都足以引起讀者的好奇心,甚至會讓人有種:「啊,我好像快懂了」的感覺,因此故事少有沉悶之處。它對於親情友情愛情(迷戀)的處理也很恰當,不會流於老套而讓人懶得看下去。謎底並不怎麼「驚人」(嘖,我就是看推理的啊...),但是謎底背後的成因、演變卻隱藏得很剛好(也揭露得很剛好)。

  其實這本書看完,想想它整個去挖掘到底發生什麼事的感覺,和看《惡意》有點異曲同工之妙。XD

--
  喔耶,寫完三本書的心得了(雖然還要再修改成作業的樣子,但至少算85%完成了),這樣今天就可以去聽社課了,回家只要再寫最後一本《討厭艾麗絲》,最後再把四本都修修就好了。

  我真喜歡兒讀的作業,能寫自己喜歡的書真好。(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