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檢索,查東西,學者研究一堆,事實上和我以前說圖資分類編目一樣永遠在追逐一個不可能的(以我現在的概念看來是不可能的)目標。檢索結果是好是壞,要看每個使用者不同的特質,要看當時不同的情境。今天同樣要查推理小說史,可能我要的是一篇敘述,從古至今;可能他要的是一段簡史一張表,查出哪一年有什麼事;可能你要的是其內容的轉變,想看到推理的本質到底如何緩緩滾動至今日。同一個結果(link)對我是完美且適當的東西,對他可能是垃圾。
即使做個人化,也無法應付情境的變換。難道不能今天我用這個詞是為了這個目的,另外一天我用這個詞其實要的是別的東西嗎?系統不停發展進化,試圖逼近所謂完美,然而不可控變項太多,你牽扯到人就永遠不可能十全十美。
所以系統一直改,一直變,一直進化,一直追趕。
而我時不時就會突然看到這些未來的無力感。這不是第一次了,讀圖資以來老是這樣,事實上讀心理也一樣,但它畢竟是一門學問,雖然可以應用,但本質上還是一門學問;而圖資則是試圖去解決一些東西。
我想是我看得太快太遠,而系統設計則是一步一步走,一次只看前面那一步,一次只走前面那一步。這樣事情會容易許多,總比我這種眺望一下就說:「唉,不可能,你放棄吧。」這樣要好多了。
老師上課說了一個簡單又有趣的實驗:『有人做了一個實驗,把搜尋的輸入欄(Query box)做大一點和縮小一點。光是這樣,就發現使用者填入的搜尋詞彙量有差別。大概是看到欄位比較長,使用者就會有種要把它填滿的衝動吧。』
人類真是難搞。
--
大姆指和膝蓋內側的傷一直不嚴重又一直不好起來,只要拉到它或是使用過度(像是動得太厲害),走路也會痛。
- Dec 26 Tue 2006 10:00
雜記06/12/26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