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文自舊雜記:2005/03/18。五(聽完演講的抱怨,應當跳過的落落長廢言))


  明天一早要去學校,頭髮還未吹乾的晚上十一點多,我一定是哪兒不正常才會在這兒寫雜記。

  首先,今天又聽了(被強迫聽的)一場演講,和上星期五同一個人。今天說的是男女交往之類的題目。

  上次聽時還覺得有幾句話值得一聽,這次──雖然因為中途添了一些有趣的故事而輕鬆了一些──卻完全沒有什麼收穫。

  不過,我得承認,很可能是我對她說男女間相異處的觀點不認同。主講人開頭有說了「只是大部份這樣,就像男人也有些時候很感性,女人也有些時候很理性。」雖然她如此聲明,我還是覺得她聲明的這段話本身就有問題。因為她很明顯地分男生一堆、女生一堆,只是「有時候男人不理性,女人不感性」,似乎潛意識中就是「(所有)男人大部份時候都很理性,(所有)女人大部份時候都很感性」這樣。

  我原本以為她會說「有些男人也很感性,有些女人也很理性」。

  以上像在繞口令的那段話,只是個開端。反正別人是在演說,誰像我這樣覺得一點小文字遊戲刺耳?真正讓我不滿的應該是她說到一個小故事的時候。那個小故事我簡單敘述一下,細節不管:一對未婚夫妻間,男向女約定好每個星期六一整天陪她到晚上,平日他得工作云云。某個星期六,男陪女一直到晚上九點左右,想起明日一早另有事務,想送女友回家就此結束約會(這樣大約可以在十一點上床睡覺)。女友聽到男要送她回家了,認為還早,難得一星期相處這麼一天,想多在一起一會兒,便說先到旁邊店內喝杯飲料再走。兩人同意。到店內,男的兩口就將飲料喝完,女的拿起雜誌,偶爾小小啜一口,慢慢磨。男的左等右等,問了一句話:『喝個飲料要喝這麼久嗎?』

  女的不高興了(其實我也會吧,雖然沒有當場聽到這句話的語氣,但是這句話本身給人的感覺很不好),便告訴她男友『你如果明天有事要忙,可以先回去,不用送我沒關係。晚上的台北很安全的,真的沒關係。』男友聽了,一想也對,便對她說再見,走了。

  隔天事情就鬧到主講人那裡去了,兩人幾乎吵到要解除婚約。

  故事結束,反正只是個案,我不會無聊到不認同別人的處事觀。

  問題在主講人用這個個案所說的話。概略提一下:「從這個個案,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男性呢,說什麼就是什麼,他們的思考邏輯很簡單。他說『喝個飲料也要喝這麼久嗎?』就只是這個意思,而女生可能會把它想成『喝個飲料也要喝這麼久嗎?我對你很不耐煩了你知不知道?你就是這樣拖累我的時間,我覺得很麻煩,而且我也不覺得我愛你了!』(台下哄然大笑)這就是女生的想法。女生會想得比較多,也會去猜出很多男生本來沒那個意思的意思。像是男生說『再見』,就是『再見』的意思;而女生可能聽成『再見,我們不要在一起了,你太麻煩了,我不愛你了,最好不要再見面。』(台下又一片哄然大笑)所以,男生啊,當女生說你不用送她回家,真的不用,可以自己先回去時,可不可以真的自己就回家啊?對,當然不行...(略)」

  她說話時的語氣很有趣,加上男女方的對比,所以台下會一片笑;然而這段話也是讓我拿出英文課本並悔恨沒帶MP3的轉折。

  我不否認,就我所聽聞,談戀愛時大多數女方常常比男性要想得多;我也不否認談戀愛時,大多數女方比男性要喜歡猜測話中含義。但是那是「大多數」。並容我不負責任加一句:而且很大原因只是因為在談戀愛;很多女生都被言情小說和日劇洗腦了。

  這麼說好了,如果我交了個男友,哪天我對他說「你不用送我沒關係,我自己回去就好」時,他還要亂猜我在想什麼、是不是生氣了,並堅持要送我回去,堅持我有言下之意──搞不好我才會真的發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如果我得不停猜別人說的話之下有什麼含義,我寧可不再與這個人來往。同理,如果一個人不停猜測我說的話有什麼含意,我會抓狂。(←只是押韻,比喻罷了。抓狂太浪費精力又沒意義,合不來與其抓狂還不如分手。)

  我不否認有時我說話也會有言下之意,但是我相信每個人偶爾都會這樣做。再者,要把話說得「有言下之意」其實還頂麻煩的,而不幸地,我很懶。即使我說了什麼有委婉暗示的話語卻沒有被接收到,我也不會因此生氣。因為是我選擇用這種較不傷人的方式表達的。別人沒聽懂,不是頻率不合,就是我說得太難懂。如果真的有什麼是我很想讓他人清楚接收的,我會直接明白地指出來。

  說一些讓人聽不懂的話,卻又因為別人聽不懂而生氣,這倒底在幹嘛,我實在不能理解。

  最不能理解的是該主講人。她說的或許對,但是她可以多加幾句「不過我要提醒一下,並不是全部的男/女生都這樣的」之類的話,個人會比較舒服。她在演說中說的大多是對男女性的刻版印象(成見?),即便那些理論可以套用在90%的人身上,剩下的10%心裡作何感想?她並未真的說「所有男女生都這樣」(感謝老天),但是她的語氣每每將所有男女性包括在內──或許她自己沒有意識到這點。

  主講人(婚姻輔導專家,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並未真的想說服我們什麼,她只是相信她的話,並且希望我們能從她那裡得知兩性的相處之道,不再造成誤會,這樣而已。但是對我個人而言,這場演講聽得很不舒服,也完全沒有收穫。

  對男性女性的成見還有什麼我沒聽過的?

  我知道主講人是善意,也知道很可能只是我自己偏激。但是聽到她概括地將女性分到「感性」、「喜歡猜測他人含意」等等形容詞之下,讓我覺得很不舒服。不能說我是女性主義者,只不過我認為很多拿來形容女性特質的詞彙,拿來放到不懂事耍賴的小孩身上都說得通。

  說白點,就是幼稚。只因為是女性就被冠上很多和「幼稚」同義的形容詞,我實在很難高興。

  主講人說得沒錯,但是看來她說的是她那個年代的事。在現在,雖然有可能很大比例的女孩就像她所說的樣子,但是那比例已經在下降了。

  所以,事情不完全是這樣的。你或許說對了80%的人,但是你也說錯了20%。



  或許原因只出在我是個怪胎吧。我看到電影裡每個結尾都要接吻就想轉台,聽到電影裡女生又在尖叫就覺得厭煩。

  ──受夠了懦弱的人,或許原因只是這樣。男的女的都一樣。只是不幸地,我看到的各種刻版印象或電影小說甚至現實個案中,女性在我定義的懦弱一區佔了滿大一席之地,而且還總是有人嫌不夠擠而繼續加貼各種標籤。這或許才是我生氣的源由。我討厭懦弱,卻有人不停幫女性貼標籤(很多女性自願擺出『貼我』的表情也是一環)。討厭懦弱這項特質,可以不要接近,或者看某人的其他特質就好;然而我正好是女的,就這樣給人不小心且莫名其妙地貼上我討厭的標籤,把我從圈子外拉到圈子內──想要我認同,很難。

  我可以置身事外,畢竟每個人的特質不同,只要不發生在我身上就好。但是要這樣畫一個圈隨意地把男生一圈、女生一圈,我就覺得被圈得莫名其妙了。

  不過當然,我是女的。

--

  我本來想寫的是風中奇緣的歌,或是「神」這件事的。
  上次有這種「莫名其妙打一大串」東西的經驗,只記得是少年小樹之歌那篇。不過好歹那篇還是有內容地說,這篇只是在抱怨罷了。算了,偶爾幼稚一下。

--(以上轉文)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rryting 的頭像
kerryting

The Half story

kerry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